”洋装”的背后:国产品牌的尴尬

业内人士分析,“达芬奇现象”不仅折射出中国巨大的高端消费市场,也折射出消费者崇洋媚外的消费心态让其饱受着高价消费洋品牌后有苦没法说的尴尬,但深层次的核心问题在于中国缺乏真正的高端品牌。

“达芬奇现象”令中国企业尴尬的是同样的产品,为何中西品牌差异下,能导致数以千倍计的价格落差?由商务部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类进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商标的不到20%,全国自主品牌出口占出口总量的比重只有可怜的10%,200种产量居于世界第一位的产品,大多数是替外国品牌做“贴牌”。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近年来中国企业已经逐渐加快了品牌建设的步伐,但是,国产品牌与洋品牌相比还是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业内专家认为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品牌建设的起步阶段,中国缺乏成熟的品牌理念,与发达国家早已成熟的品牌培育体系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具有带头和示范作用的知名企业数量偏少,世界上的知名品牌大多集中在消费品领域,而在中国,则基本上集中在资源类以及国有垄断企业中;

另外,中国消费者的自主品牌意识仍普遍比较薄弱,尽管中国消费者呈现品牌化、高端化消费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但尚未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消费标准和消费认知,民族品牌意识淡漠,崇拜洋品牌、轻视国产品牌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采访中专家还表示,实际上中国厂商乐于挂“洋头”,穿“洋装”,利益之外,还有无奈。

蓝哥智洋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于斐认为,洋品牌伪军现在才一步步做品牌的话,很可能品牌还没做起来,企业已经夭折了。因此挂靠外国品牌便成为他们的背水一战。

鲁政委同样认为,只要不违法,对用这种方式挖出第一桶金的企业不要绝对否定。“赚到钱后再投入,进行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而在李光斗看来“中国出现的洋产品折射的是社会心理的问题。不能一味地指责(厂家)……到什么时候,中国企业开始造自己的品牌,不是中国制造的非要说是中国制造,这就说明中国的本土品牌形象树立起来了。”

话题2:再爆“变频定频”之争 消费者不买账!

精彩展会:上海墙纸布艺展 刮起墙面装饰新风潮

折扣信息:8月13日百兰垫盛夏火热团购

折扣信息:8月6日红星美凯龙百阵千居“惠”战浦江